分红险比增额终身寿、年金险多了一个分红的功能,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什么是分红险?一文帮你秒懂!本文内容较多,不适应者可绕行。
1.解读分红险
1)什么叫分红保险?
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高于保费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身保险产品。
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的保单盈余,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单红利。分红险比终身寿险、年金保险多了分红功能。
2)分红保险有些特点?
保单持有人享受经营成果:分红保险不仅提供合同约定的各种保障,而且保险公司每年要将经营分红业务产生的部分盈余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保单的持有人,保单持有人可以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
目前,中国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应至少将分红保险业务不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保单持有人。与普通人寿保险相比,分红保险增加了保单持有人的获利机会。
保单持有人需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每年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一样,保单持有人所能得到的红利也会不一样。在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年份,保单持有人将分享较多的红利;但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保单持有人能分享的红利就会较少,也可能没有,但是不能是负数。
红利分配方式多样:保险公司一般会提供多种分配红利方式供保单持有人选择,常见的方式有现金领取、累积生息、抵交保费或用所得红利购买交清增额保险等。通常在保险合同签订时确定红利领取方式,在合同有效期内保单持有人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序变更红利领取方式。
定价的精算假设较保守:寿险产品在定价时主要以预定死亡率、预定利率和预定费用率三个因素为依据,这三个预定因素与实际情况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对于分红保险而言,因为保险公司要将部分盈余以红利的形式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所以定价时对精算假设估计较为保守,从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同时,可能产生更多的可分配盈余。
保险给付、退保金中含有红利:分红保险的被保险人身故后,受益人在获得投保时约定的保险金额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未领取的累计红利和利息。在满期给付时,保险人在获得保险金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未领取的累计红利和利息。
在退保时,得到的退保金也包含未领取的累计红利及其利息。
3)红利来源
分红保险的保单红利,实质上是保险公司的盈余分配。每年由保险公司精算等部门计算盈余中可作为红利分配的数额,并由保险公司董事会予以决定,此决定分配的数额称之为可分配盈余。盈余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最为主要的因素是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统称“三差益”。
死差益:由于实际死亡率小于预定死亡率而产生的利益。
死差益=(预定死亡率-实际死亡率)×风险保额
保险公司在寿险险种定价时所使用的生命表,预定死亡率通常较高,以致实际发生的赔付额比预期要少,两者差异形成的收益就是死差益。
费差益: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利益。
费差益=(预定费用率-实际费用率)×保险费总额
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险公司会要求总保费收入比预计情况更充足,而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通过优化管理、成本控制等方式使实际费用支出比预期少,以获得费差益。
利差益: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预计利率时所产生的利益。
利差益=(实际资金投资回报率-预定利率)×责任准备金
利差益是红利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寿险保单长期有效,在保险费率厘定时由精算师根据保险法规、公司政策和经验等设定一个预定利率,这个预定利率往往采用保守的假设,以获得足以支付成本的保费收入。如果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保单预定利率,就会产生利差益。
三差益中死差益、费差益的占比非常小。除上述三种来源外,盈余还有其它来源,不再细说了。
4)红利分配方式
一是增额红利,二是现金红利。
增额红利:又称“英式分红”,是指在整个保险期限内每年以增加保额的方式分配红利。保单持有人只有在发生保险赔付、满期等保单终止情况时才能领取。
优点:给了保险公司足够的灵活性对红利分配进行平滑,保持每年红利的平稳,并以终了红利进行最终调节;同时,在不需要重新核保的情况下提升保单持有人的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
缺点:保单持有人选择红利的灵活性较低。
现金红利:又称“美式分红”,直接以现金的形式将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我国大多数采用这种分红方式。
优点:对保单持有人来说,现金红利的支配方式较多。对保险公司来说,现金红利在增加公司的现金流支出的同时减少了负债,减轻了保险公司偿付压力。
缺点:这种分配方式较透明,公司在市场压力下不得不将大部分盈余分配出去以保持较高的分红率来吸引保单持有人,这部分资产不能被有效地利用,使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减少。
现金红利领取方式包括现金领取、累积生息、抵交保费和交清增额等红利领取方式。
5)红利分配信息披露
保险公司为方便分红保单的投保人及被保险人了解本年度及历史分红情况,会进行红利分配信息披露。
主动告知的方式有:寄送红利通知书(或分红报告单)、短信告知等。协助查询的方式有:保险公司柜面查询、官方网站自助查询、服务热线电话查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