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苏东坡:四首诗词,人生要超然达观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10:22:05    

01

良辰美酒——欢愉之笑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

共寻春、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香雾萦鬓。

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

澹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

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元丰七年,苏轼年四十九,此词为被贬黄州四年又改贬汝州时作。

元丰二年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入狱 103日后被贬谪黄州。黄州四年并未削弱词人的生活热情,他非但没有因为贬斥一蹶不振,反而躬耕东坡,“东坡居士”的名号亦源起此。

这首词写山行晚归,“东坡自黄州称汝州,舟次泗上,偶作词”。“野水荒湾”,人迹稀焉,“和风弄袖”,天气美好,白云间酒酣人笑,好一幅欢快的出游图。及日落晚照,归途“玉宇清闲”,只见长桥上灯火纷繁,恰恰照亮归处。

若不说此词作于贬斥途中,读来只当是平日里再普通不过的游历,美酒相伴、好友相随、天公作美,自然值得欢笑留恋。观照苏东坡彼时心境,更不得不折服于其泰然自处的精神。

苏东坡词中此类“欢愉”笑语并不稀见,又如:《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惭愧今年二麦丰,千歧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天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此词作于元丰元年,在徐州任上。苏东坡无论在朝在野皆关心百姓民生,与下层百姓紧密相联,心系农耕收成。一句“阑街拍手笑儿童”似乎自己乡邻野老,倚陌相笑。

02

回首往昔——自嘲之笑

《醉蓬莱》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

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

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红萸,细看重嗅。

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

来风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

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此篇作于元丰六年,在黄州。以“笑”起,首三句“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虽是“笑语”,细读之则有自嘲之意,夹带无可奈何之情。

从词序“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可见其“羁旅三年”,指的是从元丰二年起在黄州的三年。黄州数年给苏东坡带来的是人生沉淀和反思,因此在黄州时佳作频出,可见苏东坡思想的转变。

词人写转瞬三年已过,眼前正是又一次重九,而经三年蜕变,人已是“华发萧萧”。一次次登高,只是“紫菊红萸”“物华依旧”,看花赏物之人却变了颜色。回首看,蹉跎岁月,化成一笑,聊以自嘲。

03

人生飘摇——无奈之笑

《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

偶然相聚还离索。

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辞却,天涯同是伤伦落。

故山犹负平生约。

西记峨嵋,长羡归飞鹤。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为悼念亡妻王氏所作。

苏东坡一生才华横溢,然仕途坎坷,孑然漂泊。而发妻默默鼓励支持,积劳成疾而去世。苏东坡在伤感时、孤独时,不免感伤长叹,追念亡妻。生命无奈颇多,亲人相离只其一,而从中感悟到的情绪又可延伸至其他,“人生到处萍飘泊”也是东坡一生的写照。

苏东坡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因于新法主张不同而请求外任,先后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在湖州任上又因“乌台诗案”入狱,后贬黄州四年,改贬汝州。

元佑元年,旧党执政,苏东坡被调回京都,然好景不长,因与旧党政策不尽相同,又出知杭州。元佑六年召回,再度受人寻隙诬告,苏东坡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新党得势,苏东坡被一贬现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儋州。直到元符三年才遇赦北归,最后死于常州。

如此一生,真正抵得上“飘摇”二字,而人生事不由己,绝望处唯有一笑。但是苏东坡绝非凡夫俗子,无奈之后,还可转为心灵的超脱,最后化为豁达一笑。

04

看透尘世——豁达之笑

《南歌子》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寓身此世一尘沙,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

早知身世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苏东坡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庄子“一生死”、“齐万物”的思想体现在东坡词中见于诸多豁达豪迈语。

“寓身此世一尘沙”,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渺小又卑微,犹如沧海一粟,此起彼灭更是自然之事。仕途坎坷,宦海浮沉,来去反复也不过像潮来潮去而已,只得付之一笑,可谓“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人生无论悲喜,抬头一笑即已是空,又何苦纠结再三,自惹没趣。苏东坡的乐观态度亦源于此,他不囿于人生困境,而屡屡于绝境中求超脱。又如《渔父》:“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千古。”

苏东坡的达观体现在以上不同的“笑语”,一颦一笑皆可见出独特的精神魅力。乐观态度实属不易,而不论顺境逆境都以此为处事原则,除却东坡,似再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