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的校园一景。图/IC photo
据新华社报道,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成员当地时间3月31日发布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对美国科学事业的全面攻击”。
信中描述了特朗普政府如何削减科学机构的资金、终止对科学家的资助、取消实验室的资金并阻碍国际科学合作。据悉,多达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信中签名。
自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以来,削减联邦政府开支成为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的一个任务,美国的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陆续收到了冻结和削减经费的通知,有些科研人员突然被中断了经费支持,此事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舆论风潮。
英国《自然》杂志的调查报告显示,7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美国。
当全球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特朗普政府为什么会将节省开支的板斧砍在科研机构?而随着马斯克计划于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职务,他所领导的这场美国政府“瘦身”行动是否也将迎来变化?
为什么要削减科研经费?
二战期间,美国依靠科学研究提升了军事和战略能力,著名的科学家范内瓦·布什博士在一份30多页的小册子《科学:无尽的前沿》中系统论述了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新的边疆,技术创新成为了美国对外战略的一张王牌。
最近,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的《论美国》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论述了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的关系,认为范内瓦·布什开创了一种外交范式。政府、科研与产业构成了美国创新和竞争力的三位一体的组合。
科技产业竞争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一条主线,特朗普是商人出身,而马斯克则是科技巨头,这两个人的组合为什么会砍削科研经费呢?看上去似乎并不合常理。
观察起来,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经费使用效率的问题。特朗普和马斯克只是关注经费的使用效率,用企业的思维来看科研经费的使用。问题是,搞科研不是做生意,非得精打细算地计算投入产出比,看似是在省钱,长远而言,恐怕并不见得有好结果。至少,目前的情况,让科学家们很难受,这直接影响的就是科研的质效。
另外一个原因恐怕与美国科研体系和大学中的政治倾向有关系。美国知识界尤其是大学文科领域,几乎一边倒支持民主党,这是特朗普所不喜欢,也不接受的。民主党政府推动的一系列政治正确的做法,恰恰是特朗普代表的民粹右翼所反对的,特朗普上台之后就签署正式备忘录将“多元化、公平与包容”平权政策移除了。
大国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
美国削减科研经费,解雇科研工作人员,对美国现有的科研体系造成了冲击,其中不乏优秀的科研人员流失。相比于一般的劳动力,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要更便利,一些受访的科研人员表示,欧洲和加拿大将是他们的首选移居地。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表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美国科学家的求职申请。而法国政府则要“捡漏”,法国负责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长致信本国多家科研机构,呼吁招揽因特朗普政府削减经费而准备离开美国的科研人员。
因削减经费而对美国科研体系造成的冲击会有多大,目前还不能断言。在科学家们的公开信中预测,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措将使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竞争时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这算是美国科学家们对特朗普政府的“呼吁”。当然,如果呼吁失败,有些人或许会用脚投票而“退出”。
其实,除了联邦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之外,企业、大学、基金会都会有科研投入,在二战之前,基金会是美国科研机构重要的经费来源,至今依然如此。
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硅谷科技精英对科技创新是有独到见解的,他们当然对政府—科技—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马斯克削减经费,尤其是“间接费用”,另一方面,马斯克等人则希望美国政府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维持科技竞争力。
特朗普和马斯克的行动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反弹,马斯克作为“特殊政府雇员”,在365天中连续任期不能超过130天,到5月30日,马斯克将离开政府,但这并不代表提高政府效率的行动将会停止。
马斯克离职之后的“政府效率部”或许还会继续运营一段时间,但是作为非正式的政府部门,很难长久存续下去。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或许是通过马斯克以及“政府效率部”冲击联邦政府体系的惰性,并且将商业管理模式和思维注入到政府体系之中。
然而,问题在于,即便马斯克有一把利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让联邦政府脱胎换骨,对任何国家来说,改革都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
但特朗普政府的目前行动以及美国科学界的反应,至少折射出,未来大国科技竞争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激烈了。
撰稿 / 孙兴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