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不仅通过跨境电商和文化产品,花式出海,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还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不够、合规经营意识缺乏、投资保护主义影响……出海企业还需迈过多道难关。为此,各地出台系列措施,加强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为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保驾护航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前不久,广东佛山市南海区20多家企业随团赴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沙特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积极与当地企业、金融机构和商协会等展开对接,寻求合作机会。
凭借“前店后仓”“前店后厂”的模式,南海企业抱团出海,实现成本分摊与资源共享,在资金、人力、信息化建设、品牌合力及供应链等方面实现更大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蔚然成风。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5%;2024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0.9万人,较上年增长17.9%,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9.4万人。
这其中,民营企业“走出去”愈发活跃。不仅通过跨境电商和文化产品,花式出海,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还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受访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中企出海还需形成“抱团”发展态势,在政策支持下,通过本土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技术共享与产业赋能,以合作共赢实现长期发展。

在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玻璃纤维生产线上工作(2023年6月26日摄) 王东震摄 / 本刊
花式出海 拓展空间
对接海外红人主播、联络欧美时尚博主……连日来,苏州贝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鋆“满弓紧弦”拼抢开局。这家主营婚纱礼服的跨境电商企业,产品和服务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不断推出新品和爆款,单件款式一年可卖出5万至8万件,在各大网站好评不断,2024年销售额近2亿元,同比增长近15%,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这一势头。”田鋆说。
跨境电商助力企业开创新渠道,以文创潮玩为代表的“文化出海”也正打开新局面。
醒狮、春联和牌楼……TOPTOY的春节系列积木热销海内外。以盲盒、中国积木、手办为三大核心品类,TOPTOY所属的那是家大潮玩(广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三丽鸥、迪士尼、故宫宫廷文化等上千个IP合作,全球品牌门店数超280家。
2024年全年,TOPTOY品牌相关企业共有53批次、总货值约4700万元商品出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每个月都会推出新款玩具出口,‘潮玩出海’成了品牌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广州海关统计,2024年全年,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广州市海珠区企业出口玩具货值就达1.7亿元,货值同比增长41.7%。
除了传统制造领域的货物出口,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中企开始探索货物、服务、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更多合作与互动。
在新西兰奥克兰地区,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施工团队进行着温室的基础施工,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不仅输出材料和产品,还有全套的技术和服务,配备保温系统,以无土栽培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进行各种叶菜栽培,预计今年8月建成交付。
利森特农业董事长王守波介绍,公司将寿光温室大棚“种”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打造了近300个种植园区。今年,利森特农业要在东南亚建设种植技术共享中心,还将与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共同建设农业合作中心。
更广渠道、更多业态、更长链条,民营企业多样出海,外贸“主力军”地位愈加稳固。据海关总署统计,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今年前2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69万亿元,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升至56.4%。
专家表示,凭借强大的自主品牌和研发能力,中国企业立足国内市场,声名鹊起后又逐鹿国际市场,获得更大成长空间,正持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当地员工在正泰仪表肯尼亚工厂生产车间内组装电表(2024年8月9日摄) 王冠森摄 / 本刊
立足当地 互惠共赢
埃及开罗以东约120公里,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里,一座蓝白相间的工厂机器轰鸣,产线开足马力运转,这里是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多渠道招聘、“一岗多能”培养、传帮带进阶……巨石集团坚持人才与品牌双轮驱动。在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本地员工约2000人,员工本土化比例98%以上,享有技术培养、优越待遇等各项保障。2012年入职的索里曼从工艺员成长为车间主任,最终成为公司的第一位埃及高管。“这一切是我开始不敢想象的。”索里曼说。
多年来,中国巨石将玻纤生产技术输入埃及,共同开发,相互协作,其玻璃纤维产品95%以上销往欧洲、美洲,同时促进当地玻纤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在,埃及在全球玻璃纤维出口国中排名前列。
持续深化本土化运营,中国企业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以合作共赢拓展发展新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继续保持世界前列,流量、存量均列全球第三,既带动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产能合作,也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正泰集团业务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80%以上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有合作关系,海外建有数家智能制造工厂。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介绍,作为正泰首个海外仪表工厂,正泰乌干达仪表工厂持续面向乌干达在内的东非市场,提供低压电器、智能电气、仪器仪表、绿色能源等多个产业的电表及电表配套产品。自2022年建立以来,工厂积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也致力于本土化制造,为乌干达工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经验。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区,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
以轻工、家具、建材、五金、木材加工、医疗等行业为龙头,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体,工程、营销和贸易并进发展,这是广东新南方集团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定位。
目前,入园企业140家,已投入运营企业80家,其中旺康陶瓷、博达工业、攀达钢铁等企业已发展成西非乃至整个非洲的龙头企业,并在当地形成陶瓷、玻璃、钢管等多条规模化产业链。
广东新南方集团执行总裁邓愚介绍:“尼日利亚合作区累计总投资超3.9亿美元,2024年产值3.3亿美元,带动国内出口约1.3亿美元。对促进国内产业协同发展和尼日利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较早进入非洲市场开展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广东新南方集团还投资建设了肯尼亚珠江经济特区。“非洲是一片充满机遇、蓄势待发的大市场。中非在产业结构上互补性强,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产业,能够助力非洲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升级,这也为中国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邓愚说。
如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已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也是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受访人士介绍,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更多企业被吸引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当下,中亚华塔工业园项目正在建设标准厂房和相关基础设施。预计全部开发完毕后,将可容纳近百家企业入驻,为乌兹别克斯坦创造1万余个就业岗位。这是浙江华立海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继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墨西哥·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取得成果后,乘势布局的第三个境外工业园,也是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平台化开发建设并运营的第一个综合性中国工业园。
截至2024年12月底,华立已引入270余家企业落户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带动中国企业对泰投资超53亿美元,累计实现工业总值超320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6万余人;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已累计吸引超40家企业入驻,带动中国对墨投资超过20亿美元,园区累计工业总产值超20亿美元,雇佣墨西哥当地员工1万余人。
受访者认为,新一轮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中,在海外搭建平台,产业链主企业团结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不断完善产业链配置布局已经成为共识。
多措并举 行稳致远
前景广阔,但中企出海并非一片坦途。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不够、合规经营意识缺乏、投资保护主义影响……出海企业还需迈过多道难关。
为此,各地出台系列措施,加强风险防控和权益保障,为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保驾护航。
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每年机器人产量约3万台。“定制化的产品特性决定公司出口的每一台机器人均需要备案一个对应的成品及单损耗,以往要向海关申请新增成品及BOM备案日均超过200条数据,而每个成品单损耗需要等到生产完工且完成打包后才能确定,严重影响交付效率。”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报关主管赵龙说。
现在,佛山海关指导库卡应用报核前申报单耗,叠加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账册模式,该公司2024年节约报关物流费用约80万元,交付效率提升一倍。据了解,该关还深化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推广“一本账册滚动核销”“信任管理”“一次申报”“延长征税时限”“免于办理集中内销备案手续”等措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2024年支持机器人企业按季度申报办理内销征税816.25万元。
为解决民企的资金流问题,广东省惠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企业需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完善惠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服务效能。”广东省惠州市商务局在2024年则组织企业申报各级扶持资金,争取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千万元,用以开展重点领域对外投资合作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针对一些民企反映的赴海外参展展位数紧张、宣介力度不足等问题。山东省商务厅等部门推出多项政策举措,携企业精准对接境外资源。“2025年,我们聚焦优势产业和高技术产品,支持企业参加360余场境外展会,组织举办50场国际精准采购活动,千方百计支持企业拓市场、增订单、稳份额。”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红说。
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以及语言文化差异、维权成本高等困难,江苏省无锡市上线全球法律服务即时响应系统,汇集300多家境内外法律服务机构供企业选择;江苏省司法厅与律师协会实施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工程,组建律师人才库,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案、跨境诉讼与仲裁等。
(采写记者:丁乐 邵鲁文 魏一骏 刘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