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纵览快评|“凌晨四点送外卖”的“苏星颜”被罚,别让 “卖惨营销” 透支公众善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0:51:00    

评论员 牛可心

近日,一则“外卖骑手含泪诉苦”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视频中,自称“苏星颜”的骑手哭诉送外卖的艰辛,声称“凌晨四点还在奔波”“一个差评就白干一天”,引发众多网友同情。然而真相却令人愕然。这位“饱经风霜”的骑手实际仅完成10单配送,所谓“血泪经历”纯属精心设计的剧本,其真实目的是通过卖课、带货牟利。这场闹剧虽以当事人被处罚告终,却再次暴露出网络空间中“卖惨变现”的灰色产业链。

从凉山儿童贫穷卖惨到负债百万摆摊还债,类似的剧本不断上演。他们先以精心设计的苦难故事博取眼球,再借网友的同情心实现流量变现。这种刻意制造的虚假叙事,不仅伤害了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群体,更消解了公众信任。当“狼来了”的故事一再上演,公众的同情心被过度消耗,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反而可能被淹没。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内容往往刻意制造对立情绪,极易引发非理性讨论。

为何这类卖惨式营销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流量经济下的畸形激励机制在作祟。在注意力即财富的互联网生态中,部分内容创作者发现,真实的记录往往难以引发关注,而极端的、戏剧化的内容却更容易获得算法青睐。这种扭曲的激励机制,促使一些人不断突破底线,甚至不惜编造故事来收割流量。更令人担忧的是,平台算法往往对这种情绪化内容有着天然的偏好,使得虚假卖惨视频更容易获得传播。一些内容创作者尝到了“甜头”,自然趋之若鹜,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众的善意更不该成为被收割的“流量韭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事后的处罚,更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机制。执法部门应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虚假卖惨漏头就打;平台方应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通过优化算法、加强审核等方式,避免成为虚假内容的推手。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传递真实、连接善意的平台,而不是表演悲情、收割流量的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