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进入中场休息,
是真停火还是缓兵计?
央行降准降息“十箭”齐发,
如何迎接政策“王炸组合拳”?
《大象会客厅》
专访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马光远,
带你穿透政策迷雾,破解经济暗语!
当地时间5月10日-11日,中美经贸高层在瑞士日内瓦上演"史诗级谈判",《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吸引全球目光。
即使没有贸易战,也应该去提高我们的消费,去解决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失衡问题
特朗普打这场贸易战,确实从打法、从效果来讲的话,都让人大跌眼镜
【解飞】两国竞争的时候,比如说从一战二战的这种“热战”状态,当然这是最不理想的一种状态,到后来发生“冷战”,再到后来有一个词叫“冷和平”,再到“凉战”。我看您也曾经引用过这么一个名词,那么,中美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并且斗争,您认为是长期存在的吗?怎么去评价这次会谈的背景?
【马光远】我说“凉战”这个词是第一次中美贸易战的时候。
【解飞】我知道在2018年的时候。
【马光远】国际大环境也不一样,更难想象中美两国之间会“热战”,想都没想过,所以那个时候说没有“冷战”,没有“热战”,那就是“凉战”。什么意思?就是可能不温不火,两个国家的关系不会好。我需要你的时候,我和你做生意,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也不是我的朋友。我认为是这么一个状态。那么现在会不会达到这么一个均衡?现在都不敢讲,不敢确定说中美两国之间最终是不冷不热的状态。因为美国不断在找茬,美国不断在挑战中国的底线。现在说穿了,美国就是要遏制中国发展,不想让你成为我最大的竞争对手。他现在这个是明牌了,而且他的很多手段应该说在挑战中国的高压线。你比如说,在很多产业领域,半导体、人工智能这些领域,拜登也好,特朗普也好,都是扼杀中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中国肯定不干的。所以这一次为什么特朗普的挑衅性的加关税行为,中国给予强有力的反制,其实是给美国在划线,告诉你这是不可以的,而且很明确。也就是说,你要这么干的话,你要付出代价,你会感觉到痛。我们不愿意打,但你要打,不怕,你要谈,我们陪你谈。我们这个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也是很理性的,在国际社会上大家也是比较认可的。所以这一次我觉得特朗普打这场贸易战,确实从打法、从效果来讲的话,都让人大跌眼镜。

这个事这次谈成以后,绝对不会画上一个句号,还会打,一定还会打,一定还会有摩擦。因为根子不在这儿,根子不在贸易。只要企业没有回到美国,他就会找你麻烦。但是企业回到美国又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事是没完的。对国家而言,我觉得每一次美国的倒逼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时间窗口。我们31%的制造业只贡献了全球13%的消费,剩下的全部给别人了。从经济均衡的角度是讲不通的。我不认为因为有了贸易战,我们才去做这些事,即使没有贸易战,我们也应该做这些事,也应该去提高我们的消费,也应该去解决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失衡问题。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美国主动为之的结果
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国家只能搞高端,搞高端就业就没了,贫困化差距就出来了
30年时间,中国制造业从占全球比重不到2%提升到接近30%
【解飞】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说,如果是未来,美国对我们的关税也好,外贸也好,它的打压不会就此停止,那么是不是我们干脆就把更多重心转移到消费,把外贸的比重给它降低。这种观点您认同吗?
【马光远】有些是可以替代的,比如说有些东西我们的消费水平上来了,对国外的依赖就会少一点,我们老百姓多吃两口,可以少出口一点。但有些是不可替代的,比如说我们生产了10台挖掘机,但我们自己满打满算就能用5台,剩下5台它就是出口的。我们假定说这5台里边,把2台留在国内,那是浪费。所以这个事不是说是外需跟内需替代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总体上来讲的话是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内需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总体来讲的话,这个是没跟上趟的,内需水平太低,特别是居民消费水平太低。G20的国家里边,我们很多消费的指标是倒数第一,我们的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G2020个国家里倒数第一,居民消费占GDP比重G20里倒数第一,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倒数第一,消费市场占据比例倒数第一。所以内需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块。有些消化不了的,我们就是为国外市场来生产的量身定做的,你得想办法别的地方。

【解飞】转移到其它地方。
【马光远】比如说第一次贸易战,到今天为止,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重从百分之二十几下降到13%、14%了,但是我们总体的外贸水平仍然在提高,提高怎么来的?就是开拓其他市场。第二点就是我们这一次的贸易战,再次提醒中国经济自身的失衡问题一定要解决。我甚至同意美国财政财政部长讲的话,中国经济要转型,美国经济也要转型。美国的经济结构它有自身的问题,你比如说过去几十年,它打了一个如意算盘就是我做高端,你们做低端,一些低端的产业就外包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结果最后发现,美国的高端确实搞成功了,低端转移得也很成功,但这个结果导致了贫富分化差距的加剧。所以从贸易战背后的原因来讲的话,探讨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其实也是给我们敲响警钟,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国家只能搞高端,搞高端就业就没了,贫富分化差距就出来了。尽管它的人均GDP很高,尽管它的高端产业竞争力很强,人心没了,凝聚力没了。
【解飞】万斯的那本《乡下人的悲歌》,其实就回忆到了他的祖上那些人,曾经经历过美国当时的黄金时代,就是产业工人那个时候最发达。后来它的产业流失以后,相当多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特朗普回来以后,提出的美国重新伟大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让这些人重新回到曾经的黄金时代,所以要让很多的产业回来。那么问题是,他是不是找准了病根?
【马光远】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究竟谁制造的?这不是中国制造的,恰好是美国主动为之的结果。特朗普抓住了过去是美国的制造业中心,现在变成“铁锈地带”的这一部分人的情绪,然后用煽动性的语言,煽动性的言论,煽动性的政策,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一个票仓,但是他把原因归结错了。他认为这是中国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导致美国制造业被打垮了。首先中国现在很多产业也就是就业而已,也就是说老百姓有了一碗饭而已。第二点就是中国制造走到今天为止,竞争力非常强,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造业生态。现在美国要把这种生态复制的话,几乎没有可能。为什么过去20年,全球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大家认为在中国生产一个东西,总体成本是最好的。我们喝咖啡喝着喝着有一个创意,说明天把产品做出来,只有中国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的。

我们在做产业的这种生态方面,政府招商的模式,我要让这个企业留下,得找很多企业来给它做配套。所以美国曾经有研究制造业的两个专家写过一本书,关于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书里边特别谈到一个词,叫制造业公地。比如,最典型的公地是海上的灯塔。每一艘船都有用,有交费的,有不交费的。我不交费也能看见那个灯塔。这意味着什么?交费的人是吃亏的。所以就需要一个机构出现来维护这个东西,来提供这么一个东西,不然的话就叫搭便车现象。
【解飞】就把公地改成公摊。
【马光远】中国恰好地方政府对制造业公地维护得比较好,不怕有人来搭便车,蹭便宜。美国没有。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不行,我就问哪里不行?把全球30%的制造业搞出来了,你能说他不行?有人说没有创新。只要制造业一直做一定有创新,你做的多,你的产业链全到最后慢慢逼着你创新。所以无论是特朗普对美国制造业病的诊断也好,还是开出的药方也好,都是错的。我们从占全球比重不到2%到接近30%,用了30年,美国制造业做结构调整也是30年,全球制造业形成目前的格局也就是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过程中,经济学也好,经济政策也好,全球化的格局也好,都推动了目前全球制造业的这么一个局面,不是谁耍了小手腕,不是谁用不正当的手段。其实现在特朗普也心知肚明,美国很多产业界也心知肚明。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甩出“政策王炸”:降准1万亿、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十箭齐发。这一举措旨在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房地产贷款利率调低、融资模式大换血,是真救市还是逼转型?
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自己身体好了,他打什么拳你都不怕
哪个国家出牌的时候少犯错,最后就是赢家
一定要有底线思维,把问题想得严峻一点,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活路
【解飞】这次国新办出台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当中,您注意到哪些亮点?
【马光远】降准降息,这是我们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降息一方面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很重要。第二个降低房贷利率,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也非常重要。房地产其实从去年9月份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政策到位以后,市场的反弹、市场预期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下一步怎么办?风险症结在哪里?我们要找到保交房的问题,有很多房子烂尾,你怎么样来树立老百姓出手买房的信心?第二个企业融资要下功夫。现在很多房企的融资还没有彻底解决。下一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要构建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再去完善融资机制等等。我们所做的这些事,对于夯实中国经济的基础是管用的。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自己身体好了,他打什么拳你都不怕。你身体很弱,吹阵风把你都能吹倒。所以我们要把房地产稳住,我们要把中国的股市稳住,我们要给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这些都是我们的金融政策需要去解决的这些问题。

【解飞】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在应对关税中,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这种观点您认同吗?
【马光远】现在我们在应对关税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方面,我们有很多牌可以打,被动打出的牌也好,主动出的牌也好,现在我们满把的好牌。房地产怎么稳住?中国资产价格怎么稳住?中国的消费怎么起来?中国的创新怎么搞?办法也都在,关键是我们的政策要到位。这一次较量里边,哪个国家出牌的时候少犯错,最后就是赢家。我们左右不了特朗普,但是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政策,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来解决。
【解飞】这次的政策有一点很受关注,就是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监管总局也将出台增量政策,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的融资的模式。
【马光远】中国经济再也不可能回到还依靠房地产上去。房地产仍然会是支柱产业,因为它占的比重很高,房地产加建筑业占GDP的比重接近13%,它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是还要回到到房地产的依赖,房地产还能拉动中国经济继续往前走,这不现实,房地产的第一波大周期基本结束了。
【解飞】河南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的支点。您认为实现这样的目标,着力点在哪儿?
【马光远】如果从产业,从区位,从人口结构,从各个层面来讲的话,河南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特别是我觉得河南过去做对了一件事,在做产业集群方面,总体是成功的,让河南的一批产业或者在全球或者在全国都极具竞争力。我们过去讲中国城市群的时候,有一个城市群被低估,就是中原城市群。我觉得中原城市群的打造非常重要,一旦打造成功的话,我们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交通枢纽的优势,都能发挥出来。河南还是要有自信,要挖掘自己的优势。一定要讲好当地的故事,什么叫讲故事?杭州的6小龙就是个故事,把6个企业弄到一块变成6小龙,最后形成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强烈的标识。河南要挖掘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是有的,要讲出来。一个地方的吸引力竞争力可能跟过去不一样,过去说你距离北京有多近,现在地理位置不重要,关键是当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以后,就会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那个地方。你干事业有伙伴,吃饭聊天有伙伴,生活有圈子,这对一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把这种产业集群的优势,对人才的吸引要发挥出来,让大家觉得到河南来可以创业成功,也是可以做成事的,这样的话它整个标签就会起来,对大家吸引力就会起来。

【解飞】全球化走过30年,然后如果说过去全球化、市场经济、科技革命三位一体是一剂良药,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飞速发展到今天以后,发现过去的药治不了今天的病,使得很多底层逻辑在发生变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企业应该怎么突围?
【马光远】我觉得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把形势想得严重一点,一定想着要转变,不管这场贸易战最终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协议,很多事回不去了,再按照过去的玩法去制定企业的出口计划不现实。第二点我觉得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比如说确实产能过剩的,我们得考虑转型了,全球现在就需要10个馒头,你生产了20个,你要考虑你的问题了。全球确实需要20个馒头,他这儿不要还有这个地方要,开拓新的市场。第三个是我们国内还有很大的空间,对于不同的企业一定要把市场的基本面分析清楚。假定中美两国之间所有贸易停下来,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活着?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一定要有底线思维,把问题想得严峻一点,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活路。

审核:摆向光 陈萍
记者:张晓燕 王风喜 解飞 李宁 武亚楠 张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