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解析消费新势力|年轻人掀起健康消费新潮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20:09: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当年轻人开始将枸杞原浆加入冰美式,当筋膜枪成为加班族的“解乏神器”,当智能手环与艾灸贴共同占据购物车C位,一场由年轻人主导的健康消费革命正在重塑养生市场。从朋克养生到科技养生,从碎片化保健到系统性健康管理,这届年轻人正用“既要又要”的消费哲学,让养生不再属于银发经济的专属赛道,健康消费升级成了“青年刚需”。

古法“续命”,小年轻迷上“传统养生”

上个月的春分节气,让建邺区沙洲街道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候俊亮医生忙了近一周时间。他的脐灸疗法需要病人在春分前后五天里,每天在肚脐部位艾灸两个小时,其作用是改善体质、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今年的春分脐灸,候医生迎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士胡婷婷。青春靓丽的小胡之所以参与这样的“传统养生”疗法,源于她“健康要从年轻时抓起”的理念。胡婷婷告诉记者:“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KPI压力又大,加上频繁熬夜、饮食不节制,身体状况不好,脐灸这种中医疗法正合我意。”

脐灸的第一天,胡婷婷就感觉到人轻松了不少,精气神十足,她回家后又发动了母亲和老公一起去脐灸。面对“一年8个节气都要做,每次5天”的医嘱,她毫不犹豫地表态:“肯定坚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迷上传统中医养生。初中老师蒋月玲硕士毕业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压力让她频繁地出现颈肩腰腿痛,她选择了参加社区里一位老爷爷开办的免费八段锦教学班,周末跟老爷爷一招一式学,中午学校午休时自己练,几个月下来身体状况好了很多,她说:“相比热辣的街舞、普拉提啥的,我还是觉得老祖宗传统的看似慢悠悠的八段锦更适合我。”

曾经被年轻人嘲笑的“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大叔”标配,近来也逐渐出现在了年轻人的茶杯里。记者在天猫杏林草堂旗舰店里发现,琳琅满目的多款养生茶饮均有不俗的销量。山楂乌梅桑葚茶是“掉秤水”、玫瑰茉莉佛手茶是“消结水”、苹果黄芪茶是“元气水”、决明子花草茶是“明目水”……不少茶饮专门针对年轻群体设计了“花式广告词”,顾客乔松是一名28岁的上班族,她说:“苹果黄芪茶里有苹果干、红枣、黄芪、麦冬,冲泡后喝着有清爽的枣香味,喝了一段时间后脸色红润多了,我果断戒掉了奶茶和咖啡。”

运动“回血”,打工人解锁“动态解压”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运动解压成为都市年轻人对抗焦虑的主流选择。除传统健身方式外,瑜伽、舞蹈、搏击等特色课程因其趣味性与解压效果备受青睐。特别是一些注重“体重管理”的女性,更是成为这些特色健身的忠实拥趸。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女性消费者在健身房的运动项目中,有氧运动、跑步、健身操位列前三,占比依次为51.8%、49.8%、47.1%,瑜伽(45.5%)紧随其后。可见,以瑜伽、舞蹈、健身操为代表的低强度项目因其塑形、减压效果成为越来越多健身、养生爱好者的“心头好”。

在位于建邺区河西大街附近的一家综合运动馆里,晚间课程表排满了热门项目:瑜伽室内学员跟随音乐舒展身心;搏击课上呐喊声与汗水交织;街舞成员用律动释放情绪……白领李凤仪表示:“瑜伽让我从紧绷状态抽离,每次练习后都像给心灵‘清空缓存’。”此类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将运动与艺术结合,帮助参与者快速转移注意力,实现情绪宣泄。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健康养生意识的升级,运动已从单纯的体能锻炼演变为多维度的身心修复方式。正如运动馆内一位学员所说:“踏出每一步,都是向轻松心情的迈进。”

“赛博”养生,数据控追捧“健康算法”

每天晚上睡觉前,95后游戏策划师小林都会确认下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再熟练地摸出床头柜的智能药盒,吞下褪黑素软糖,对着手机镜头完成当日的“舌苔自检”——这套充满科技感的养生仪式,已成为他的睡前固定流程。

像小林这样的“赛博养生族”正撑起百亿级智能健康市场。京东健康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智能健康监测装备的购物用户数同比增长超3倍,今年以来依然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其中能监测HRV(心率变异性)的进阶版监测设备最受用户追捧。这些戴在腕间的“健康管家”不仅记录步数,更化身压力监测仪:当某大厂程序员连续三天“压力指数”飙红时,他的智能手环会自动推送解压教程。

更硬核的玩家还构建起数字健康矩阵。29岁的金融精英吴若向记者展示她的“养生作战室”:智能体脂秤与运动手环数据实时同步,智能药盒提醒补充维生素B,甚至梳妆台上的美容仪都接入了健康APP。“这些曲线、数据我都会实时关注。”她滑动着手机里的睡眠质量折线图,“上周深度睡眠多出15分钟,立刻奖励自己买了助眠香薰。”

在科技赋能下,传统养生焕发新生。市场上某品牌推出的智能艾灸盒,通过APP控制温控与穴位定位,让95后女生安然一边追剧一边“云灸三阴交”。“现在还有设备可以AI把脉,自己在家就能给自己辨识中医体质类型。”安然说。

记者发现,这种对健康数据的偏执,还催生出意想不到的社交文化。在小红书平台#科技养生#话题下,无数年轻人热衷比拼“睡眠质量满分周报”,B站还有UP主们开发出“利用智能体重秤数据生成虚拟健身教练”的野路子玩法。

“我们这代人信数据胜过信鸡汤。”安然说,年轻人会把身体拆解成可量化的数据包,以“健康算法”重新定义关爱自己的方式——“毕竟,没有什么比看到睡眠曲线由红转绿更治愈打工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于洁尘 王婷婷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