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评论员
生态兴则云南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化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扎根云岭大地,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有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点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认识云南生态地位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其优越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足生态优势增强发展后劲。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必须坚决履行好保护职责。保护是前提,也是底线,必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压实河湖长责任,持续深化“三治一改善”,推动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加强六大水系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创新融资渠道,提速项目建设,加强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压实生态修复责任,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必须持续抓好绿美云南建设。3年来,绿美云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扮靓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态涵养功能。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进一步动员群众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增添群众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打造更多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现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推动林草产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申建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拓展COP15后续效应,抓好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抢救性保护,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防控,坚决守护好生物多样性宝库。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要加快推进绿电高价值实现,抓住窗口期,加强部省和省际合作,为国家测算绿电碳足迹因子提供实践样本,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同时,促进地方绿色发展。加快林业碳汇开发,抓好试点,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培养储备一批专业人才,各地区要主动谋划实施新的林业碳汇项目,加快把我省广袤的森林变为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云南的永续发展、就是抓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