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海岸新区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5:24:00    

清晨,西海岸新区广袤的田野在阳光轻抚下渐渐苏醒。大场镇三河埠村的蔬菜大棚内,翠绿的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艺术创客街区里,画家们挥动画笔,创作正酣;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的乡村会客厅中,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乡村魅力……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正是西海岸新区以农村集成改革为引擎,成功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生动写照。

>>盘活资源

下好改革“先手棋”

西海岸新区深入挖掘数字、科技等新兴要素与农村“人、地、房、钱”等传统要素的融合潜力,精心打出一套资源激活的“组合拳”。在青岛市范围内率先设立青岛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西海岸分中心,通过规范的流程引导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实现全流程“阳光”交易,成效显著,单笔交易最高溢价率达到271%。

依托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契机,新区创新实施“场苗”计划、“六乡人聚落”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项目,吸引120余名产业、治理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同时,“一村一名大学生”行动成果丰硕,成功培育出1名村党组织书记,实现了人才从单纯“引育”到“留用”的突破。

在盘活闲置资源方面,大场镇三河埠村积极探索创新,采用“新村党委+公司+农户”新模式,流转土地3200余亩,建成380个大棚、120余栋温室。不仅如此,还成功引入盛客隆蔬菜基地,为1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每年增收超过2万元。张家楼街道则通过“画美达尼”城乡要素流通平台,录入300余处闲置农房的实景三维数据,并开发“云上看房”小程序,已完成60余处闲置房屋租赁,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产业融合

奏响共富“协奏曲”

新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培育蓝莓、茶叶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格局。

王台街道徐村以党组织领办的蜜桃合作社为抓手,积极举办桃花源艺术节,同时通过直播带货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如今,该合作社每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带动村民每亩增收4000余元。张家楼街道达尼村致力于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了全市最大的蓝莓精深加工基地,精心培育出3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擦亮“周末近郊游、首选张家楼”特色品牌,同时通过打造“油画+蓝莓+红枫”的农文旅矩阵,达尼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此外,海青镇的“茶食工坊”等农文旅项目也蓬勃发展,为乡村产业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释放红利

浸润民生“幸福田”

新区坚定不移深化“三社一司”集成改革,将强村富民作为农村改革的落脚点,持续探索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创新推出“一体两司三社”共富机制:即以一体运营链接市场、以两家共富公司联村强村、以三大合作社联农带农。通过广泛联动农户、村集体与市场力量,成功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携手村民共同做大乡村发展“蛋糕”。截至目前,杨家山里片区行政村村均收入超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3.8万元,带动108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推动“美丽乡村”向“共富乡村”加速蝶变。

如今,从改革蓝图擘画到成果落地生根,西海岸新区的乡村不仅守住了田园风光的“天然颜值”,更培育出产业兴旺的“硬核产值”,并拓展了休闲农业、乡村文旅等业态的“多元附加值”。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生动画卷,正在沃野上徐徐铺展,彰显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与广阔前景。未来,新区将持续深化农村集成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王雪 通讯员 李思漩 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