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文|闽南“衍派”文化的齐鲁渊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9:42:00    

文|徐进

在电视剧《长安的荔枝》中,岳云鹏饰演的“陪酒侍郎”郑平安,原本出身名门荥阳郑氏,剧集中的镜头特意展示了郑家厅堂内高悬的匾额“荥阳衍派”。唐朝时,名门望族出居外地的子孙是否会在匾额上书刻“某地衍派”以彰显家世,我们尚不得知,但在被誉为古民俗活化石的当代闽南地区(以厦门、泉州、漳州三市为中心),人们在家宅的门楣上书刻“某地衍派”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荥阳衍派、颍川衍派、太原衍派等,甚至不乏敦煌衍派、陇西衍派。

加在“衍派”二字前的地名,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户主的祖籍地,而是户主姓氏的“郡望”。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被州县制完全取代。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是门阀政治的鼎盛期,许多郡邑都出现了代表性的高门望族,如荥阳郑氏(始祖为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颍川陈氏(始祖为东汉名士陈寔)、太原王氏(始祖为周灵王太子姬晋)、弘农杨氏(始祖为西汉开国功臣、赤泉侯杨喜)等。到了唐代,上流社会将姓氏与郡名固定搭配,便形成了“郡望”。例如郑姓的郡望便是荥阳,陈姓的郡望便是颍川。走进闽南的街巷村落,看到“衍派”字样,无需打扰主人,只要上网稍加检索,便可知主人姓氏。

那么在闽南能否寻找到山东地名的“衍派”呢?答案是肯定的。综合闽南各地的地方志、地名录,以及作者实地探访的记录,比较常见、以山东地名为本源的“衍派”概有四派。

济南衍派

济南郡,西汉初年置,郡治位于东平陵县(即今济南市区与章丘区交界处的平陵城)。

闽南大姓林姓的郡望本是西河(位于山西西部),但秦末汉初时,汉高帝麾下有一名将领叫林挚(一作“执”),曾平定巴蜀,受封“平棘侯”,其子孙在济南繁衍为巨族。东晋初年,林挚后裔林禄南渡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官拜晋安郡守(今福州市),遂在八闽大地开枝散叶,被后人尊为“闽林始祖”。因此部分林氏族人便在门楣上书刻“济南衍派”,以有别于其他年代入闽的林姓人氏。

值得一提的是,林禄的后裔、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林披,一生育有九子,个个身登科甲,且都做到了刺史一级的官职。州刺史又称“州牧”,因此林披被誉为“林九牧”,有的林氏族人便在门楣上书刻“九牧传芳”。与“衍派”相较,“传芳”更直接地彰显了先祖事迹,也具有更厚重的历史感。

琅琊衍派

琅琊郡,为秦三十六郡之一,郡治琅琊县(今青岛西海岸新区南部琅琊镇)。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封第十一子刘京为琅琊王,琅琊郡改为琅琊国,辖境向西扩张至今天的临沂,“国都”也迁往开阳(今临沂市区),汉末复为郡。

与林姓相同,我国第一大姓——王姓的郡望本是太原,但因西晋时期,琅琊王氏出身的王衍官至尚书令,且是士林领袖;王衍的族弟王导、王敦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王导又有一个族兄叫王旷,官至淮南太守,他有个儿子叫王羲之……因此后世也有很多王姓以琅琊为郡望。“太原衍派”与“琅琊衍派”在闽南都不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末年,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在光州固始县(今属河南)参加农民起义,后辗转进入闽南,受招安后逐渐“反客为主”,掌控了今天的福建地区,建立了五代十国之一——闽国。王氏兄弟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使闽地二三十年不闻兵戈,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他们因此被后人奉为“开闽三王”,部分王氏族人也因此在门楣上书刻“开闽传芳”。

除王姓外,符姓的郡望也是琅琊,他们奉秦始皇的“符玺令”符雅为始祖。符雅本姓姬,是鲁国末代国君鲁顷公之孙,仕秦后以官职为姓,符姓因而诞生。符雅晚年回到山东,子孙在琅琊定居。当代符姓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但他们的方言、风俗与闽南接近,家家户户门楣上亦可见“琅琊衍派”。部分闽南人自中原迁入后,又如何顺着海路来到海南,自然是一段全新的移民故事了。

千乘衍派

千乘郡,汉武帝年间置,郡治千乘县(今属高青)。春秋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传说齐景公曾在此阅兵,出动兵车千乘,该地因而得名。千乘郡辖境较小,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历算家倪宽是千乘人。他少时贫寒,耕田时总是把经书竹简挂在锄头上,一有空便阅读,因而形成了成语“带经而锄”。太初元年(前104),倪宽受命与司马迁、公孙卿等人编纂《太初历》,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第一部收录二十四节气的历法,在我国科技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倪宽晚年官至御史大夫,子孙主要在千乘繁衍,遂成大族,千乘也成为倪姓的郡望。闽南倪姓大都由浙江中部金华一带迁来,部分宋代迁入,部分近代迁入,但门楣上大都书刻“千乘衍派”。

鲁国衍派

汉朝皇帝因分封诸子为王,食一邑之租税,因此汉朝的地方区划是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便是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起的叛乱。今天的山东在两汉曾置有鲁、城阳、淄川、胶东、胶西等王国,其中鲁国从西汉延续至东汉,直到曹丕称帝时才被废除。

在闽南,称“鲁国衍派”的并非孔姓,而是颜姓,他们的始祖自然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唐朝末年,书法家颜真卿后裔颜芳入闽,定居于盛产白瓷的德化县。其子颜仁郁受王审知赏识,奉命在德化一带招抚流民、耕田垦荒,甚至经营起了海外陶瓷贸易,颜氏一族遂兴。由于颜真卿被唐代宗封为鲁郡公,因此部分颜氏族人也使用“鲁国传芳”。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终”指认真对待父母、祖父母的丧事,“追远”则是知晓自己的历代祖先,牢记他们的美德懿行并以之教育子孙。追溯闽南“衍派”“传芳”文化中的齐鲁渊源,我们不仅了解了齐鲁先民迁徙南方的路径,更感受到了“水必有源、树必有根”的精神。

(作者为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