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6178米!长江大学两名学子成功登顶玉珠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6:23:00    

当青春遇上雪山

这个假期够“燃”

近日,一段视频刷屏大家的朋友圈

两名长江大学学子勇闯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

把对母校的祝福“卷”出新高度

他们是

地球科学学院学生李东航

医学部校友王自艳

这已经是李东航登顶的第三座雪山,地质(资源)专业的他已先后登顶海拔五千多米的哈巴雪山和翁巴圣山。大学期间,热爱骑行、徒步和露营的他走过多处山川,当课本里地质构造的宏伟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变得鲜活,这种探索的乐趣与挑战自我的成就感驱使他更加想要深入大自然。

青藏高原是地质演化的“天然实验室”,而玉珠峰作为昆仑山脉东段的最高峰,这里的东昆仑造山带、活动断裂、冰川地貌。在正式挑战玉珠峰之前,他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并提前到西藏进行为期8天的高海拔适应,学习冰雪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针对天气、高反、失温等情况做好预防与应对策略。7月18日,他自拉萨抵达格尔木,正式开启为期6天5晚的攀登行程。在这里,他结识了同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长江大学学姐王自艳。

长时间处于低压低氧的高原环境,加上不小心受凉,李东航开始低烧且浑身无力,但他仍坚持背负超60斤重的物资装备,跟随大部队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但因道路中断,团队被迫折返休整。这让他深刻体会到高原活动中身体健康和行程预案的重要性,这次休整也为后续更高海拔的适应争取了时间。

正式开启攀登,攀登路线沿暴露的山脊线行进。“强劲的侧风和陡峭的碎石坡极大考验着体能和平衡,每个人都需要小心脚下的每一步,两侧就是悬崖,并且路上还有很多碎石,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跌落悬崖。”李东航在登山日记里这样记录。途中壮观的现代冰川及其塑造的冰蚀地貌,将教科书上的概念生动呈现眼前,他一一拍照、记录,和老师分享见闻。

攀登途中困难重重,李东航印象最深的是在冲顶的漫长雪坡上,“极高的海拔与极低的含氧量,导致每一步都异常沉重,强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身体极度疲惫,内心不断有个声音在问:‘为什么要这么辛苦?下去不好吗?’”支撑他走下去的,是对登顶的渴望和团队的力量。

7月23日,他们终于登上玉珠峰峰顶,四周是无垠的雪原和连绵的群峰,天空触手可及,李东航的内心充满难以言喻的平静和满足。对他而言,挑战自我极限是登顶的核心驱动力,而地质观察则赋予这次攀登独特的专业视角。在这种环境下,向母校表达敬意和祝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于是便有了和学姐一起在峰顶送祝福的视频。

提起这段玉珠之巅的旅程,李东航说,这是“一名长江大学地质学子的攀登与地质考察之旅”。登山经历不仅深化他对地球的感知,锤炼了他的意志品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更强化了他的科考责任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李东航始终将“安全第一”作为探险的 “生命红线”:不挑战远超能力的路线,遇到不可控风险果断下撤,用严谨态度规划每一次行程。此前参加学院安排的地质考察时,李东航去到了秦皇岛实习,过往的探险经验让他能更好地适应艰苦的野外环境。他说:“作为中国探险协会的一员,‘勇于探索、无畏艰险’是基本精神,而作为一名地质学子,更应将这种探索精神与科学求知相结合。”

图为学院组织开展地质考察

视频发布时,王自艳正在进行国外旅行,记者同她进行了简单交流。她怀念母校的学习环境和时光,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念念不忘。她表示,毕业以后,“求实、进取、创业、报国”的长大精神鼓舞着她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现在她已经落地另一座城市开启新的旅途,李东航也即将开启他的大三生活。提及下一座想攀登的山,他们的目标都是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编辑: 袁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