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选择在中国境内上市,尤其是在主板上市,并开始全面推广注册制,这对于普通的股民投资者还是有十分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注册制和核准制。在全面实行注册制之前,股份有限公司若想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就需要通过将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将相关的法律合规意见和财务数据交给相应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这些服务商将相关的问题反映出来配合股票发行的保荐机构——有资质的证券公司,将本报材料上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上报,等待审批。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不是证监会的发审部门提供意见后,证券公司根据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修改后,没有问题就能上市。证监会的发审部门还需要将企业所属的行业未来发展情况,甚至准上市公司未来的自身财务状况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最终决定是否批准该公司是否能公开IPO。

并且即使这些流程没有问题,准上市公司还需要进行排队。形象的说,准上市公司在排队的过程就像是病人去医院看病,就是预约挂号成功,也要等到前面的几位病人已经被医生诊断,才有机会轮到被医生医治。中间经历的过程真的是可谓漫长。所以好多的准上市公司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在准备上市,当企业已经联系保荐机构,在准备开始上市到真正IPO期间,这段时间应该称为辅导期。若是辅导期,企业出现问题,则多半会终止上市计划,一切还需要反复操作。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主管发审企业上市的机构,给出的每一条意见都非常大,并且保荐机构的工作量大,企业上市周期比较长。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好多的散户非常热衷于打新股,大家把申购新股,形象的称之为中签。毕竟刚开始IPO的公司股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股价飞涨,尤其是有几个涨停板,散户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乐得合不上嘴。但是,全面实行注册制以后,只要准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等法律问题和股权结构清晰,财务数据真实,保荐机构就能将材料进行汇总,发布招股说明书,并向发审机关提出申请。发审机关不得以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明朗而拒绝该企业的上市申请,准上市公司的辅导期大大缩短,募集资金的效率提高。但是IPO后的股价就没有一味的上涨,甚至会出现在上市不久就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这里简单的说,通过申购新股的方式获利就不再是万能的。
其次,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标的也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通过财务数据的美化来凸显自己的业绩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考验散户投资者的分析能力,而不是像过去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的时候,投资者就不能抱着一种买到就是赚到的思想。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同一行业的新闻也不断地开始轰炸投资者的视线,投资者就需要冷静思考,避免不良的投资。
再次,在全面实现注册制后,投资者要学会长线投资,毕竟股价的波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呈现出不规则的周期性波动,这就要求投资者开始关注自己的正证券资金流动。因为企业股价在短周期的上涨或下跌都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散户,若有情绪上的波动就会造成不良的损失。

最后,散户对证券投资需要更加积极勇敢的心境去接受证券市场的波动。毕竟上市公司通过IPO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的融资行为,这种行为就意味着股民拥有这家公司的股份,是一名普通合伙人,这种行为就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情况。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证监会将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尤其是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亏损后,这些公司不再像之前一样,出现ST等警告,若出现较大严重的亏损可能直接就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