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酒韵 |“出言吐句,有奇男子所不如”——品读李清照的微醺雅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3 08:06:52    


宋代学术文化极其发达,但由于国势孱弱及退缩型、封闭型的时代精神,形成宋人秀雅、深微、沉静、含蓄的性格及清雅潇洒的审美倾向,其酒风也是闲雅清旷的。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味极浓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其家庭风气比较宽松开明,再加上出色的记忆力及与生俱来的文学感悟力,使她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且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出言吐句,有奇男子所不如”。

当她思念远方的丈夫时,不直接说明,而用“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含蓄暗示出。

诗酒之风自汉代以来便与文士有了不解之缘,而“悲秋”历来是“志士”才有的。她的词中写酒, 本身就是一种雅士风流,更何况再用上“悲秋”二字?

她写春愁,思念与丈夫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用的是“酒意诗情谁与共”(《蝶恋花》)。可见她不仅把丈夫看成精神上平等、才学上可以相互切磋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也希望他以同等情怀对待她。

她希望和丈夫“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渔家傲》),因为“此花不与别花同”。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她打发无聊时光的方法是饮酒、作诗。

在咏芍药的《庆清朝慢》中,由爱花而生惜花之情,为了不负春光,她把酒自斟,“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令人生“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感。



南渡后,她仍然保持自己的高雅情趣:“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仍以陶令自喻:“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不过消解的却已是比其早期更深广的忧愁了。

她饮酒从未有唐代文士的豪饮风尚,或是“小酌”,或是“三杯两盏淡酒”。

她也许并不在意于以酒来浇胸中的块垒,而是“未成沈醉意先融”(《浣溪沙》),在或浓或淡的酒意中品尝着人生的况味。

是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感觉,是在自己营造的酒境中构思着更加深邃含蓄的词境,是在静谧、内敛的心态下细细体验诗酒的“雅”情,在酒的神力相助下,增添其敏锐的诗心和智慧的灵光,从而把生活的一切苦痛都凝成美的结晶,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