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悠然)“献花祭扫代替纸钱”“指尖追思”“文明踏青”清明时节,西宁市民以别样的方式,为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注入全新的文明活力,文明的种子在西宁处处生根发芽。
指尖寄哀思网络祭祀成新潮流
“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4月4日,记者登陆西宁文明网,点击进入“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版块,来自西宁市各大中小学的学生、广大市民纷纷留言,向英烈表达敬意与追思。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网络祭祀凭借便捷、环保的特点,成为西宁市民文明祭祀的热门选择。
市民张鹏表示:“老人过世后,我们选择了撒散生态节地葬法,今天清明,我们通过网络祭祀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同时也能消除火灾隐患。”
服务保障全方位文明祭扫入人心
4月4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全市166处临时便民祭祀场点,城管工作人员全员到岗,通过定点值守与流动巡查,引导市民文明祭祀,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环卫工人则增加了清扫保洁频次,增派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确保祭祀区域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令人欣喜的是,市民们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在各祭扫点,市民自觉排队,耐心等候,秩序井然。排队时,大家相互礼让,安静有序,极大减轻了现场管理压力。市民李华表示:“城管和环卫人员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环境,我们理应自觉排队,文明祭扫,共同维护这份整洁与秩序。”
同时,在西宁烈士陵园,无烟祭扫规定得到市民积极响应。得知不能焚烧祭祀用品后,市民们主动将传统祭品换成鲜花,有序排队入园。陵园工作人员感叹:“如今市民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祭扫秩序越来越好,我们的工作也轻松多了。”
踏青赏春践文明守护春色展新貌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机。西宁市民出游热情高涨。不少家庭自驾前往周边景点,开启短途踏春之旅。“前几天看到,民和文旅局长的赏花邀请视频,虽然舞跳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了想去欣赏一下桃花的念头。一路上,大家都自觉遵守文明规范,遇到车流量大的时候,大家也都能耐心等待,不加塞。不随意停车拍照,不向车外扔垃圾。”市民任燕笑着对记者说。
移风易俗,久久为功。西宁市民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祭扫、文明踏青,让清明更“清明”。安全、简约、低碳的祭祀新风尚蔚然成风,推动社会文明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