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胡小英 凌蓉 徐汉晴
5月22日,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正式开幕。
本届深圳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线下主会场设置8个展馆,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并在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展会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
当日,以“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主题的湖北馆也精彩亮相,以亮丽的造型、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荆楚文化魅力,吸引了四海宾客。
2400余件展品讲述荆楚故事
本届文博会湖北馆的参展组织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湖北馆展区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1号馆,展馆以“英雄湖北·家国同构”为设计理念,整体显得大气、灵动而厚重。展馆占地595平方米,共展出519个品种、2400余件展品,从“简牍篆·元码鸣”“屈风逸·楚艺彰”“萤之光·辉日月”三个板块,全面展现湖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亲近千年简牍,感受古代楚人的呼吸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让睡虎地秦简家喻户晓。设在湖北馆前厅的“简牍篆·元码鸣”板块,成为当日的热门展区之一。
“哇,这么多刻字的竹简,大开眼界了!”来自广西的游客李女士赞叹。前厅右侧,三组竹简造型展柜中,依次展示着秦简、楚简、汉简。
不少观众凑近展台,近距离观摩云梦秦法律简和“木牍家信”的复刻品。
“一枚小小的竹简,从选材到成品,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湖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的讲解,让许多观众感叹简牍的精妙和中华文化的伟大。
“我仿佛在一笔一划间,感受到了2000多年前简牍主人‘喜’的呼吸。”书法爱好者刘先生在简牍前久久端详,意犹未尽。
电子大屏上,云梦睡虎地竹简主人“喜”的虚拟人物也精彩亮相,为观众详细介绍简牍的前世今生。
左侧弧形LED大屏上,则是楚文化元宇宙空间,影片以竹简为起点,通过虚实结合的视听语言,呈现屈原楚辞文学、编钟乐舞、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等,让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楚文化的魅力。
“在湖北馆掉进了神话世界”
湖北馆的中部,主要展示近年来湖北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显著成果。整个中厅分为“科创万象、典籍生辉、楚风雅集”三个部分。
“科创万象”部分重点向大家展示湖北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批文化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的“数传AI·更懂出版”,以楚文化数字人“荆菁”参展,“她”可与观众互动,回答湖北名胜景点、历史人物等问题。
“不仅输入歌词、歌曲标题可生成歌曲,甚至上传一张图片也能生成一首歌。”湖北盛天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给麦”app,吸引了不少音乐爱好者。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AI数字人、亚新文化集团《黑暗传》VR虚拟现实等17类科技产品,引来观众体验并惊叹不已。“太过瘾了,仿佛掉进了神话世界,炎帝黄帝就在面前和我对话……”体验完MR项目《黑暗创世纪》,游客王先生兴奋地说道。
“典籍生辉”部分,则与简牍文化交相辉映;《荆楚文库》《楚辞大典》和湖北省获“三大奖”的图书琳琅展示,默默诉说着湖北厚重的历史人文。
“楚风雅集”展区,则主题展示了来自倍阅文创、楚天书局等多家单位的1000余件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非遗与茶香,展现飘香的湖北
湖北馆的后厅,是湖北馆送给所有观众的“礼物”,展示湖北的非遗产品、独特技艺与荆楚茶文化。
现场,由蟠龙飞凤香薰盒、非遗·凤鬓金殿玉梳礼盒等物品构成的“楚国礼物”,以及潜江的麦秆画、襄阳的汉陶六方雪花陶茶壶、咸宁的非遗喜扇、仙桃的麦秆剪贴等湖北十余个地区的非遗产品,琳琅满目。
“这么漂亮的西兰卡普,原来是这样织出来的呀!”在国家级非遗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展示区,工作人员热情地指导观众进行体验。
竹山绿松石也引来众多宾客观摩。“绿松石是湖北竹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开采的历史可上溯到4000年前,主要是满足皇室贡品所需……”工作人员的讲解,引来宾客赞叹。
茶香袅袅,沁人心脾。湖北馆尾厅,身着盛装的湖北茶艺师们现场沏茶,展示茶艺,引来众人品茗观赏。现场,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长盛川等共计49类138件茶展品,构成了湖北茶的缤纷世界。
“走进湖北馆,见识了古代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现代湖北的文化活力。”广东参展商吕先生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