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佳丽 朱婷婷
时维暮春,雨生百谷。4月18日,由杭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望江街道联合主办的“宋韵非遗·望江新潮”宋式雅生活沉浸展暨望江街道第六届宋韵雅集活动在始版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这场集学术性、体验性、创新性于一体的雅集,精心打造四大沉浸式体验场景,不仅重现了宋代生活美学的精粹、让参与者全方位感受宋式生活的极致风雅,更让一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活动特别邀请中国文促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文保修复专业研究生导师何鸿教授,深度解读宋代器物美学,探寻器物背后的文人精神与生活哲学。在“刻宋、印宋”互动区,智能雕刻技术与传统篆刻艺术碰撞出火花,让古老工艺与现代科技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高级鉴香师以香篆为笔,勾勒宋代文人的精神图谱,雕版印刷、漆扇制作、棕编工艺等生动诠释"最是人间烟火色,且将风雅慰平生"的文化意境。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市级文化特派员涂文军携手六位非遗传承人一同启动“非遗望江全覆盖”计划,开启“匠心传承课程2.0”系列并颁发非遗传习导师聘书。
“根据文化特派员结对工作开展,我今年在原有的8项非遗课程体系基础上,全面升级课程体系,通过多社区、多点位联动开课,将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转向为‘深度培育’。今年,我也更注重构建‘传帮带’培育体系,挖掘培养草根文艺能人、民间艺术骨干,打造‘带不走’‘扎得深’‘活得好’的基层文艺队伍,让文化基因在群众土壤中自然生长。”涂文军介绍道。

活动现场,“始版印迹”展示体验中心授牌成为上城区职业体验实践基地。该场馆作为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的示范项目,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运营”的多元合作模式,成功构建了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后续,将通过与辖区中小学开展深度校地合作,打造“非遗传承+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育人平台,让青少年通过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深度感知传统工艺中的职业智慧,在亲手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预计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文化教育创新样板。
“今年,望江街道锚定‘狠抓落实年’总体部署,重点攻坚九大标志性工程,活动现场启动的‘望江新潮’文化品牌矩阵就是九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此项目将聚焦四大维度:以崇文向善厚植文明底蕴,以守正创新激活文化基因,以数字赋能培育文创生态,以城景融合焕发文旅魅力。全力构建古今交融、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品牌。”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望江街道将锚定“文明滋养、文化传承、文创赋能、文旅联动”的“四文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全民参与、共创共享”的文化生态。(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