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5月9日,第四届河南省商业经济论坛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实体商业转型、助推消费提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新举措,为推动河南商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本次会议上,全景展示河南商业经济总体发展情况的《河南省商业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同时,一批商业经济领域青年学者获聘中原商业智库研究人员。

数字经济赋能加速释放,商业转型升级路径逐步显现
据悉,作为河南省商业领域的重要会议之一,河南省商业经济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可持续性的商业经济学术研究和理论实践的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党组书记、《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刘建湖在其主题分享中提到,目前国内经济转型的内在需求已经发生转变,如居民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跃迁,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正在成为商业变革的“新引擎”,并加速重构消费场景。
刘建湖进一步表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转型发展和消费体验重构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转型的三个重要特征。
以数字经济赋能为例,刘建湖表示,数字技术对商业经济的深度渗透,能够极大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效率;商品流通的线上线下融合,打破了传统商品流通的渠道壁垒,大大提高了商品流通的规模和效率;流通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不仅降低了信任成本,缩短跨境电商流通链条,也增强了流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水平。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三大特征,分别为个性化和品质化要求进一步提升,体验化、场景化需求进一步增强,绿色化和责任化的要求逐步被全社会认可。”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在主题分享中表示。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宋向清建议相关企业强化技术驱动创新、坚定构建敏捷型组织结构、建立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协同机制。
“商业企业需要关注元宇宙、生成式AI、Web3.0等前沿技术对消费场景的重塑,适时引入相关技术或平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消费者场景体验,也需要通过敏捷组织转型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宋向清进一步表示,河南企业还要在深耕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同时,利用跨境电商,以差异化策略开拓海外新兴消费群体,尤其要针对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中亚等市场推出“高性价比+本地化服务”组合拳。
宋向清提到,消费升级不是短期风口,而是长期趋势。商业企业需与产业链伙伴、政府、社会一起努力,从政策端、行业端和用户端入手,协同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
四大维度20个指标,河南商业经济智库报告发布
本次活动上,《河南省商业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4)》由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现场发布。据了解,该报告由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出品。
据悉,《报告》采用2024年河南省18市的统计公报和相关数据,并进行无量纲化模型进行计算和排序,通过基础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和未来价值4个维度和20个指标重新建构,得出河南省18市的基础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未来价值和总指数。以全景展示各不同地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优势和总体发展情况。
基础价值方面,郑州市成为唯一位列第一梯队的城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许昌市和洛阳市位于第二梯队。
《报告》解释称,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郑州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其GDP总量高、增速稳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第二梯队城市不仅经济规模较大,而且辖区人口众多,且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如南阳市为河南省第三大城市,洛阳市则是河南省内重要的工业城市。
未来价值方面,郑州市仍位列第一梯队。南阳市、洛阳市、周口市则位列第二梯队。
《报告》建议郑州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提升城市宜居度等,还建议郑州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城市的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第二梯队城市,《报告》建议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本次会议期间,来自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商业技师学院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亚细亚卓越城、新道科技等企业的代表,也先后登台分享了关于商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思考。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