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5包头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3万名跑友,共赴最美赛道,感受包马激情。这是包头的第12场马拉松赛,也是这座城市以“1+N”模式连续举办马拉松赛的第三个年头。
如果说,每年3月的黄河开河观凌周是包头进入春天的标志,那么包马,就是这座城市入夏最有仪式感的大事儿。
破纪录 从场内到场外
在很多人眼里,马拉松已成为当下全民运动的“新晋顶流”。
《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全国共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参赛人次达704.86万,较2023年激增100万。
由于参与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领域覆盖广,同时与文旅、商业、会展等产业深度融合,马拉松已被视作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不仅助力体育产业壮大,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4包头马拉松赛期间,累计接待游客96.28万人次,同比增长9.74%,其中外地游客近20万人次。游客总消费6.59亿元,同比增长22.09%。
火热的马拉松赛事点燃了体育经济,搭建起体育、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而今年,这平台上的内容更加丰富。
从专属生日礼物到“舌尖上的美食”再到夜空中“无人机秀”的科技艺术,5月15日至17日包马领物期间,赛事组委会举办了一系列精彩活动。
此外,今年的包马,恰逢“5·19”中国旅游日前夕,为迎接包马选手,包头举办了40项文旅活动,同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将赛事热度从市井蔓延至山水。
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不仅参赛选手在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包马也在更多领域刷新着自己的成绩单。
这是靠努力“跑出来”的
如果说包马的成功是果,那这座城市的努力便是因。
2023年以来,包马一直在不断尝试、持续改进,努力让其成为一场对出行影响最小、让选手体验更好、为城市发展助力、让市民最终受益的品牌赛事。
于是,从城市街道到黄河岸边,从城中草原到南海湖畔,到处留下包马进化的痕迹,也渐渐让这项赛事成为包头的一张新名片、一份新期待。以至于每个夏天到来之际,就会有很多人想到:“包马什么时候开跑?”
今年的首场包马,包头更是努力将保障和服务做到极致——
3789名志愿者全程服务,12辆雾炮车织就清凉屏障,21个补给站精准递送能量,其中的补给品不乏奶茶、手扒肉、牛肉干、奶酪等特色硬早点。
11条赛事专线接驳全城,交通管制采用“分段解封”策略,将赛事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市民还自发组织了文艺表演和啦啦队加油助威,让选手们充分感受这座城的热忱与活力。“后生,踩上风火轮,你飞了哇!”这硬核而幽默的鼓励,不知温暖了线上线下多少陌生人。
赛事期间,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国内顶尖赛事直播团队,构建起“云端+现场”的立体传播矩阵。各平台总传播量超1.2亿,短视频播放量超3000万次,总观看量达560万人次……
包马这个“顶流”在努力中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步成为一场全民狂欢,不仅带动起全民运动健身的风尚,也跑来了人气、跑热了消费、跑出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城市经济。
有人生追求 有城市命运
当然,马拉松能够成为顶流,不仅停留在体育和经济领域,它在精神层面同样与人和城市有巨大共鸣。
当你面前的人,他可以完成半马甚至全马比赛时,你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或许你们不认识,但这个人一定会让你联想到很多宝贵的品质:自律、勇气、坚毅……
这便是马拉松所传递的精神意义,也是很多人选择奔跑的动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对一座城市而言,同样如此。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包头创造了辉煌的过往,靠的就是老一代包头人“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精神。当下的包头,正在重回历史最高水平的路上砥砺前行,依然需要“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这样的精神内核与包马高度一致。
现在,包头正用一场场马拉松发出追赶超越的城市宣言。未来,相信包马将继续以奔跑的姿态,展现“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的魅力风采,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迈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包马的脚步里,跑出的不仅仅是更精彩的人生,还有更美好的城市。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彦军,张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