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熊猫“新月”“竹韵”度过在苏州的最后一个生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7:20:00    

今天,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大熊猫“新月”“竹韵”举办生日欢送会。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 实习生 林琳/摄制

“好可爱!”“快看,竹韵抬头了!”今天(8月14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熊猫科普馆内,细碎的惊叹声混着快门声此起彼伏。游客们举着手机、相机,镜头齐刷刷对准展厅里的主角——22岁的大熊猫“新月”和23岁的“竹韵”这是它们在苏州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一场特殊的欢送仪式在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齐聚,为这对即将返回四川故乡的“动物使者”送上祝福。

2011年9月7日,“新月”和“竹韵”正式落户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苏州仅有的两只大熊猫。如今14年过去,它们即将告别这里,今天的生日会也因此格外特别。

科普馆被熊猫主题装饰填满。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一大早,科普馆内已被熊猫主题装饰填满。粉白相间的气球串从天花板垂落,彩带、照片帘在微风中轻晃,入口处的祝福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话语——“生日快乐,幸福长寿!”“祝‘大美女’退休快乐!”……室内展厅中央,两块特制的“冰蛋糕”静静摆放着,这是给两位“寿星”的专属礼物;馆前广场上,两块大尺寸熊猫造型奶油蛋糕则等着游客分享。

“竹韵”在吃竹笋。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当“新月”和“竹韵”慢悠悠从卧室走出来时,现场瞬间沸腾。“新月”先是巡视一圈,随后抱起一盆青竹慢条斯理地啃食,吃饱后便舒展身子趴在角落呼呼大睡。另一边的“竹韵”则专注地吃着鞭笋和甜笋,吃几口就停下动作,黑亮的眼睛扫过围观人群,仿佛在示意“可以拍照了”。那机灵模样,惹得游客笑成一片。

“两只熊猫性格不同,新月像公主,温顺听话,还会经常和我们互动。竹韵傲娇得很,早上赖床能哄一个多小时,叫急了还会大吼。”饲养员时野介绍说。

游客在签名祝福墙写下祝福语。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能让“新月”和“竹韵”在苏州健康生活14年,背后是精心的照料和优质的生活环境。“你看它们,毛发浓密,背毛光亮,神态活泼,根本不像20多岁。”大熊猫科普馆馆长杨杰望着这对“姐妹花”,语气里满是骄傲。2011年大学毕业后,他便成为两只熊猫的第一批饲养员之一,全程陪伴并见证了它们的成长历程。

“新月”在啃食竹子。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回忆起它们初到苏州时的景象,杨杰说,因苏州与四川的温度、气候存在差异,它们经历了一个月的适应期。之后便很快融入新环境,14年来早已习惯这里的春夏秋冬,从未出现任何重大健康问题。

为了让大熊猫住得舒适,湿地公园为每只熊猫配备了“湖景别墅”:各有160多平方米带空调的室内展厅,供夏天避暑;400平方米左右的室外活动场地是春秋季的乐园,搭配两间独立卧室,标准远超国家标准。室内展厅由上海迪士尼团队设计,通过仿生树、流水声和水墨壁画,营造出自然山林的氛围。

两只大熊猫同框。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生活上,它们享受着“24小时服务”。一个陌生动作、一次食欲变化,都会被详细记录;食物和饮水不间断供应。“两只熊猫每天分别要进食几十斤竹子,我们实际投放上百斤供它们挑选,涵盖近20个品类,供它们按需‘点单’。”杨杰介绍。

人群里,五六十岁的姜国英举着手机,镜头始终没离开大熊猫,她的帽子、背包、徽章全是熊猫元素。为了参加这场生日欢送会,她早上6点从浙江嘉兴坐飞机出发,7点多就守在了湿地公园门口。“自从2021年关注大熊猫后,就放不下这些‘国宝’了。”姜国英说,知道两只熊猫年龄大了要退休,希望它们余生健康快乐。

14年间,像姜国英这样的“熊猫粉”越来越多。周末带孩子来打卡,成了许多苏州市民的习惯;不少游客特意从外地赶来,就为看一眼它们生活的样子。据统计,它们累计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成了苏州科普教育与生态保护的“活名片”。

正在读高中的李千妤,算得上是“新月”和“竹韵”的资深粉丝。两只熊猫刚来苏州时,她就来看过,此后经常缠着家人带她来湿地公园。“从四五岁到现在,我看着它们,它们也看着我长大。”李千妤说,幼儿园的成长手册里,还有不少她和两只熊猫的合影,对她来说,它们就像陪伴很久的家人。

生日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而在杨杰心里,这14年藏着太多“心被融化的瞬间”。“它们会特别可爱地看着你,眼神呆萌,却有疗愈功能。很荣幸,我被它们疗愈了这么久。”杨杰说,千言万语道不尽14年的点点滴滴,他只希望它们无论在哪里都健康快乐,而他也会不定时去看望、关注,让这份熊猫情缘延续下去。


(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 实习生 林琳/文)

编辑: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