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卖用的塑料餐盒,悄悄在血管埋下炎症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0:30:00    

近日,一则“男子日均点外卖2.5次患病需终身服药”的新闻引发热议。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薛亚军表示,李先生因突发胸痛就诊。血压达160/100毫米汞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为4.8毫摩尔/升,冠脉CTA提示左前降支狭窄40%~50%。

经询问,他日均点外卖2.5次,最爱重辣烤鱼配奶茶,不喜欢运动。经3个月严格饮食管理(禁外卖)配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后“坏胆固醇”降至2.6毫摩尔/升。不过,已形成的血管斑块无法完全消除,仍需终身服药控制。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列出不健康外卖加上塑料包装,是如何伤害心血管的。

外卖+塑料包装,给心脏3重暴击

薛亚军表示,不健康外卖,加上包装用的塑料盒,联手让心脏面临三重健康风险。

  • 国际期刊《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刊发研究称,人类高频率接触塑料产品,与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3%有关;动物实验显示,接触塑料外卖盒会改变肠道菌群,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心肌损伤和心血管病。

1塑料包装是“血管毒剂”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机构进行的最新检测显示,盛装热汤的PP塑料餐盒达到70℃时,双酚A(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释放量超过国标4.2倍,微塑料颗粒可穿透肠道屏障,在血管壁形成慢性炎症灶。

长期暴露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1.8倍。这些化学物质就像砂纸,持续磨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层。

2高油、高盐、高糖累加伤害

观察研究发现,高销量外卖的脂肪含量普遍超标,单份外卖含油量平均达45克,超出日推荐量50%。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奶油类、煎炸类、烘烤类和速溶类食品中)会促进“坏胆固醇”沉积,诱发动脉硬化。

外卖一般含盐量较高,如一碗酸辣粉含盐8.6克,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两天推荐量。钠离子过量会引发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风险增加30%。

另外,外卖的便捷性使奶茶、蛋糕等甜食更易得,持续高糖摄入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冠状动脉钙化进程。

3营养失衡的慢性绞杀

大数据显示,外卖订单中绿叶蔬菜占比不足12%,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值的1/3。蔬菜中镁、钾等护心营养素严重缺乏,会导致心肌细胞电解质紊乱。

外卖还常以精制碳水为主食,使餐后血糖剧烈波动,持续刺激血管炎症因子释放。

必须点外卖,如何减少伤害

在外卖无法完全取代的情况下,可采取“三阶防御体系”,最大化减少伤害。

第一阶段

关注外卖标签,选择标注“少油版”“轻盐版”菜品,每份钠含量小于1克为佳;要求商家菜饭分装,避免汤汁浸泡米饭而摄入隐形盐。

第二阶段

吃外卖时,用热水简单涮一下过油的菜品,减少约15%的表面油脂;餐后适量饮用蔬果汁,补充钾离子、中和钠离子。

第三阶段

周末有时间建议自己做饭,注意荤素搭配;心血管高危人群建议配备可穿戴设备,实时预警餐后心率异常波动。

如何降低生活中的“塑料威胁”

除了外卖塑料餐盒,塑料水杯、儿童玩具里等,存在一类名为邻苯二甲酸酯(尤其是其中的DEHP)的塑料增塑剂,正悄悄威胁心血管健康。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高登峰介绍,邻苯二甲酸酯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是多维度的。

作为致炎物质,它会激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通道,使促炎因子水平升高。作为环境雌激素,它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脂代谢和血压调节,导致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它所伴随的微塑料颗粒会沉积在血管壁,触发慢性炎症并增加血栓风险。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表示,目前市场上采用含有DEHP的PVC水杯、餐具极少,并且人体对邻苯二甲酸酯有一定耐受值,不必过度恐慌,但减少接触仍是有必要的。

人们不可能完全拒绝塑料制品,建议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少用塑料容器

丁雪佳建议,避免用塑料容器加热高温或油脂类食物,优先选择玻璃、不锈钢餐具,这样可以从源头大大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定期清理灰尘

灰尘中邻苯二甲酸酯浓度可达空气的数百倍。高登峰建议用蜂蜡保鲜布、实木等替代部分塑料制品,及时更换老化的塑料制品,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和吸收。

多吃深色食物

高登峰建议,多摄入抗氧化物质,如新鲜的深色蔬菜和浆果,它们富含花青素等成分,可以对抗邻苯二甲酸酯引起的氧化损伤。

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

孕妇和儿童等人群,应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的化学用品,选择天然材质的日用品;儿童应避免过多接触塑料玩具和地板,尽量使用木制品、有机棉等天然材料的用品 。

最后提醒,不必谈“塑”色变,过度担忧。但如果能从根本上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是最好的,这不仅会减少微塑料的摄入,更能保护环境。▲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